【开栏语】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篇章呼唤新作为。2022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紧紧围绕四川现代化建设大局强化监督保障,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2023年1月7日起,“廉洁四川”推出“回眸2022”专栏,全景式报道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效,以奋进姿态迎接省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胜利召开。
【亮点】
乡村振兴挺纪在前 村村寨寨焕“新颜”
为严肃惩处乡村振兴领域的“微腐败”和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阿坝州纪委监委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制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光明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分解4方面10条监督事项,明确开展以“项目资金见阳光、问题案例大曝光、作风整顿明担当、监督查处明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光明行动”。
严查“蝇贪”“蚁腐”,切实保障群众利益。阿坝对2021年以来已受理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了“大起底”,对全省相关会议指出问题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大梳理”,建立台账、定期通报,督促整改、逐一销号。
“小金县宅垄镇蕊丰村支部原书记杨正刚在工程项目中优亲厚友,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前不久,阿坝州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4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这些案例看起来涉案金额不大,但都是向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资金“伸黑手”,都是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必须保持惩贪治腐高压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强震慑常警示,筑牢乡村振兴工作廉洁关。通过“拉清单、下猛药”,一些干部长期存在的“庸懒散浮拖”现象得到了很大转变。针对案件发现的问题,阿坝州纪委监委一方面通过警示教育强化震慑提醒,另一方面狠抓作风建设,实现从纠一案到治一片的有效转变。通过警示教育和纪律作风整治,“担当”二字成为了干部的标签,廉洁成为了干事创业的“基本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挺纪在前抓落实,乡村振兴时时处处都有纪律作为坚强保障。阿坝州纪委监委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切实做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五化三问”公开公示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资金项目公开公示“五化”、责任监督“三问”制度,从严加强资金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将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群众质询机制,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制度,让项目资金“见阳光”。
2022年,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1件2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40余起。如今,有了“光明行动”护航,从高山草原到河谷村落,村村寨寨都焕发“新颜”。
【定格】
阿坝州九寨沟县纪委监委在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落实过程中,结合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专项整治,成立专项督查组,对资金使用、人员履职、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确保项目、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公示公开及时透明,人员履职到位。图为九寨沟县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对玉瓦乡玉瓦寨村远牧点生产便桥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现场查看。(付艳 摄)
阿坝州黑水县纪委监委重点围绕村级工程项目、惠民补助、资产资源等群众关切领域,全面梳理村务公开、“三资”管理等7大类23项具体监督任务,结合“多彩黑水·清风行动”,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整治乡村振兴领域各行业、各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图为黑水县纪检监察干部到石碉楼乡苦瓜村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回访。(金冬英 摄)
【亲历】
以前,我们走访群众时发现,群众不清楚如何参与监督,村上的“三资”有哪些更是不清楚,村级监督员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时常发生。但是随着“光明行动”的全面铺开,村上的项目资金都“晒”到了阳光下,村集体资金装上了“超高清摄像头”,基层干部既担当作为又廉洁履职,干事创业积极性高涨,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越来越高。当前,伸向民生领域的“黑手”被有效斩断,群众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田畴沃野尽“丰”景,一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席卷而来。
——阿坝州九寨沟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张艳平